【地评线】黄土风网评:人间有至味——评《太原味道之天下第一醋》

山西新闻网>>理论频道>>黄土风时评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不可懈怠。以“吃”为话题说开去,农桑烹饪,市井百态,不一而足。正如六集纪录片《太原味道》,紧紧围绕“太原美食”这一主题,徐徐向人们展开了一幅又一幅生动的太原百姓生活图。镜头内外,充斥了浓浓的人间烟火味。

从灶台厨房到大街小巷,从山头河畔到餐馆商店,从手工作坊到车间工厂,在一缕味道的指引下,人们的生活忙碌而庄严;

从家常小菜到祭祀大餐,从美食美味到药膳大补,从独家宴到群人宴,一缕味道穿梭不停,它承担着不同的角色身份;

从高粱大豆到山西陈醋,从土豆山药到圪搓搓、磨擦擦,一缕味道一种食材,一种食材几缕味道,味道中尽是意想不到。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纪录片内容丰富,却特别精短小巧。其镜头之多节奏之快却不失从容雅致;微距摄影直接将美食拉到眼前,未闻其香,却大可尽观其色,直让人垂涎欲滴;加之解说词有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和饱满的文学情感趣味,使这部纪录片充满了艺术魅力。

拿第二集《天下第一醋》来说,全集十一分钟,以“天下第一”的慷慨自信为主题,介绍了山西醋的起源历史,有趣的醋文化习俗,山西人嗜醋的原因以及醋的酿制技艺。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逻辑严密,意蕴悠长。

开篇第一句“老醯儿生性怪,无醋不吃菜”,诙谐幽默,将山西人爱吃醋的特性诠释得淋漓尽致。“自古酿醋数山西,追源溯流载清徐”,山西醋之所以称之为“天下第一醋”,除了山西人吃醋最早、最多,醋历史最长,还因有一流的酿醋材料和一流的酿醋技艺。

短片用了将近四分钟的时间讲老陈醋的酿制技艺,在画面一一呈现“蒸、酵、熏、淋、陈”复杂工序的同时,讲述者侧重介绍了其“听音发酵”的技术难度和“增香增色“的秘制熏法,从而计算出山西老陈醋的酿制周期恰为21天。这很好地解释了“醋”字的由来:历经21日加酉字的酸水即为醋。由此看,天下第一醋,非山西醋莫属。

在酿制技艺这部分内容中,短片中还说“粮是醋之骨,水是醋之魂,曲是醋之魂。”曲,是山西人酿醋和酿酒的共同发酵剂。这种以豌豆和大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曲,含有纯天然的酶菌,能给予酒和醋最天然的生命的味道。关于制曲的技艺,短片中未作详细交代,那是技术难度最大,过程最为艰辛,制作周期最长的一环。可以说,有了好曲,不愁酿不出好醋。当然,制曲的四十多天并未包含在一个酿醋周期内,若再加上一年“冬捞冰,夏伏晒”的去水陈酿,山西老陈醋的酿制周期可达四百多天。山西醋,堪称功夫醋,它如何能不是“天下第一醋”?

正因它是天下第一醋,它才被山西人爱不释口,宁化府老醋店的门口每天才会有壮观的打醋队伍;正因为它是“天下第一醋,它才能走出山西,走向世界,让山西醋成为中国醋,国际醋。

正如短片中所说,“醋对山西人来说,是深入骨髓的灵魂伴侣。”“一壶醋,诠释出东方人含蓄豁达的处世智慧和人生态度。”的确,山西人的吃醋酿醋尽显其幽默、认真、耐心、吃苦、聪慧的为人品质。这是山西人世代相传的品质,也是以醋为商的新晋商的为人品质。

短片第一幕给人印象特别深刻:一滴晶亮浓黑的醋缓缓滴落醋缸,晕出了一个篆书“醋”字,一连三滴晶亮浓黑的醋缓缓滴落醋缸,晕出了醋字的历史演变,质感的画面、清脆的醋音,那是光与影的美丽交响,也是人间至味的绰约风姿。(李小娟)

(责编:王丹)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