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治协同发力
多元共治协同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牢记嘱托,勇毅笃行。做好垃圾分类这件关乎个人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进步的“关键小事”,必须紧扣“分类”二字,聚焦全链条管理,加快构建“政府推动、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城乡治理共同体。
垃圾分类的多元共治,离不开政府引导和推动。垃圾分类是准公共物品,垃圾分类处理属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必须通过政府“有形之手”统一调度和管理。作为检验基层治理水平的“试金石”,垃圾分类工作理应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落实到行动上,需要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当好头雁,深度融入、加强引导,特别是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将垃圾分类嵌入到基层治理工作中,统筹做好组织、宣传、监督等日常管理工作,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有效引导城乡群众,推动垃圾分类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垃圾分类多元共治,关键在社会协同。垃圾分类是一个长期复杂繁重的系统工程,必须依赖社会力量充分参与,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目前我国垃圾分类治理主要还是依靠财政支持、行政管理、法治规范,市场化手段和社会资本介入尚且不足。深圳探索建立垃圾分类公益服务联盟,通过“政府+金融+企业+公益”,着力打通垃圾分类资金端、项目端和产业端链条,是政社公益合作的创新实践。社会协同已成为提升垃圾分类治理效能的必然趋势,社会组织作为社会运行的黏合剂和助推器,在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社会监督、志愿服务等方面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垃圾分类多元共治,全民参与是重要支撑。群众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必须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强化垃圾分类是现代社会公民的“法定责任”和“文明标志”意识。垃圾分类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环节,要抓好全链条管理和衔接,通过管理前移促进源头减量和分类习惯养成,优化分类收运规避“先分后混”,升级终端处理设施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高效回收利用。上海探索推行“绿色账户”机制,北京等地引入智能垃圾分拣站等,都旨在提升居民前端分类投放参与率,通过抓实“源头治理”这个关键一环,为后期工作创造便利。
“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发挥好全社会各主体力量,切实推动垃圾分类多元共治走深走实,就一定能够让良好人居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
贾洁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