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黄河文化——中华文明的底色
【地评线】黄土风网评:黄河文化——中华文明的底色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印记,筑就了中华文明的底色,成为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九曲奔流,滋养着世世代代华夏儿女,孕育出悠久灿烂的农耕文明。距今一百万年前,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动植物资源丰富,我国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为东方古老文明的延续奠定了基础。随着历史的演进,黄河两岸相继建立了不同的王朝政权,继而形成了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体系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农耕文明。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为世界多元文化的形成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黄河文化是指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我国先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在黄河流域发现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老官台文化、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等众多极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构成了中华文明最初的文化形态。在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黄河流域有三千多年居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地位,在中国文化史上,黄河文化构成了华夏文明的源头和核心,促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延续。黄河流域位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交互之地,在民族交流融合的过程中,黄河文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不断丰富发展,展现出绵延赓续、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此外,黄河文化对黄河周边区域文化以及我国部分地区文化均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性符号,承载着华夏民族的集体记忆。黄河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复合体,既有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艺术、哲学思想等方面的成就,也包括民间信仰、道德规范和社会生活习俗等。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和风俗就流传于黄河流域,沿黄地区更是包含了丰富的物质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面食文化、布艺、剪纸、瓷器等,尤其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些风俗习惯和传统仪式如祭祖文化、寻根文化等,蕴含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价值观念和共同心理,成为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精神之根与力量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黄河文化成为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文化支柱,其不仅是流域文化,更是国家文化和民族文化,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因此,要不断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才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中国人民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爻爻)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