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走好“太原路径”,让更多的余热变废为宝

山西新闻网>>理论频道>>黄土风时评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进入11月,天气转冷,我国北方地区陆续进入采暖季,这一时期也是我国每年大气污染防治的攻坚期。如何既让千家万户“温暖过冬”,又能让“蓝天常在”?11月12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山西太原:工业余热变废为宝 让百姓温暖过冬》为题,报道太古供热项目通过回收古交电厂生产余热,为太原城区百万户居民提供清洁热源。

余热供暖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发展政策,在不增加环境负担的前提下,既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又提升了城市供热质量、满足了群众的供热需求。央视新闻频道对太原的报道,既是对工业余热变废为宝“太原路径”的肯定,更是希望通过宣传报道,让更多的城市加入到工业余热变废为宝的行列中。

要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合力。余热变废为宝看起来简单,其实里面涉及方方面面,既有企业层面的余热利用,还有供热企业、道路交通、城市建设等方面。据统计,现有的大型热电厂,有超过其供热量40%的低温余热有待挖掘利用,其中,乏汽余热占30%之多。如果采取余热回收技术,基本上可以满足各大城市供热之需。但由于电厂空间、距离不匹配,城市之间的协调存在问题,这就需要在解决电厂乏汽回收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实施长距离输送。太古供热项目横跨太原城区和古交市,供热主管全长37.8千米,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地形最复杂的大温差长输集中供热项目,不管是实施、运行、管控、调节,还是管理,都是一个挑战。为此,太原市委、市政府加强顶层设计,成立领导组,统筹资源、搭建平台上下功夫,强化保障、形成合力上下功夫,最终完成了此项工作。对我们其他地市来讲,只要决心大,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我们就一定能走好“太原路径”,完成余热变废为宝工作。

要加强科技创新,攻坚难点。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还是以煤为主,且这种能源结构在较长的时间内不会根本性改变。利用好现有的热电厂,如何进一步开发它的余热资源,加大供热,是现今面临的十分关键的问题。在政府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合力,进行推进的同时,我们企业、科研单位要加强科技创新,攻坚难点。古交电厂离太原城区有40公里远,太原市把常规的70毫米厚的保温层加厚到100毫米厚,并采取了绝热措施,让工业热源的热量损失不到1摄氏度,就这样变废为宝,成为了供应城区居民冬季取暖的清洁能源。对我们各地来讲,工厂的废水、废气、废渣,汽车、船舶的尾气和冷却液,商场、办公楼的空调及数据中心的冷却机组的回水中都蕴含着大量的余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攻坚难点,让更多的余热变废为宝。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我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庄严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途径,余热进行回收再利用大有文章可做。相信,随着央视新闻频道对太原市工业余热变废为宝的报道,一定有更多的城市学习借鉴“太原路径”,进而让更多的余热变废为宝。(王海云 秦伟)

(责编:王丹)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