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让古建在融入新生活中活起来
【地评线】黄土风网评:让古建在融入新生活中活起来
高平市2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74处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7处不可移动文物,古建筑数量多、密度大,被誉为“中国古建博物馆”……对这座始建于春秋时期的晋东南古城来说,古建是历史的载体,也是文化的烙印。(2023-10-31 人民日报)
天辽高,地阔平。地处最美南太行的高平,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炎帝的故里,是2000多年前“长平之战”古战场所在地。几乎村村有古庙、山山藏古建,高平是古建遗珍的汇集地,在这个县级市的宋金古建就超过长江以南总和,文物密度之大,在全国也非常罕见。让文物“活”起来是今天文物保护的共识,但高平做法别有新意,引起央媒关注,更给我们以启示,古建只有融入新生活,才能更好地活起来。
让古建融入新生活,就是要让古建生机再现。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地上文物占全国70%,高平文物之多只是山西的一个“缩影”。三晋大地古建成群成片、星罗棋布,这是古代三晋人民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是可触摸的三晋历史。五千年中国看山西,讲的就是文化历史,今天那些依然矗立在三晋大地上的大量古建,就是对山西历史文化无声的讲述,我们必须让它融入现代新生活,讲好山西故事,传承好山西文化历史。让大量古建筑生机重现,真正融入新生活,这也才是对历史文物的最好保护,对历史文化的最好传承。
让古建融入新生活,就要让古建兴盛乡村。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高平不仅有着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现存最早的金代戏台,在高平,几乎是村村有戏台、人人会梆子。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高平能走出5位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为什么高平人那么爱戏。戏曲以前是极受欢迎的庙会活动,戏台与古庙因此常常相对,赶庙会、唱大戏,这是走遍三晋乡村共同的文化特色。这些年来我省送戏下乡活动持续不断,极大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和旅游活动,无论在高平、还是全省,其中许多古老戏台功不可没。无疑,文旅搭台,艺术唱戏,让古建融入新生活,对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我省遍布乡村的大量文物古建,已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通过乡村游也有利于促进乡村文物古建的保护和利用。
让古建融入新生活,就是要让古建留住乡愁。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炎黄子孙的缕缕乡愁。当说,每一处古建都是一缕乡愁,把古建筑保护好、利用好,才能留下关于家乡的美好印象。“苏庄古建冠高平。”高平苏庄村,是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村里有着24座集中连片、保存完整的明清古院落,保留了鲜明的晋商文化特色。“喜镇千载,一脉相承,有凤出阁,不忘亲恩……”如今每逢重大活动、传统节日,苏庄村都会开展传统民俗活动,吸引着四方游客闻名而至,很多游客都说,在这里找到了生活在古院里、古庙旁的感觉。缕缕乡愁,写在一座座古建上,让我们记忆昨天,珍惜今天,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不用刻意寻找,只需往村里走走,再到山里看看,你将拥抱建筑、拥抱历史、拥抱生活——一种栖居在历史中的、依旧鲜活明亮的新生活。人们爱古建、护古建“和古建共存”成为可实现的生活方式,我们点赞高平,让古建融入新生活。我们坚定信念,热爱山西、拥抱历史、拥抱生活、创造明天,就要与古建共存,努力让三晋大地上的古建筑活起来,让古建成为我们现代新生活的一部分。(贾合祥)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