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黄土风网评:扬非遗文化 谱三晋新篇
【地评线】黄土风网评:扬非遗文化 谱三晋新篇
近日,山西大学和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共同举行《山西非遗蓝皮书: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22-2023)》新书发布会。这是山西省第一部非遗蓝皮书,在山西省非遗保护工作中具有一定标志性意义,将极大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山西五千年文明史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厚重多彩。《山西非遗蓝皮书》显示,山西省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82个,国家级传承人149人。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莅临山西考察调研,对山西省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国家领袖殷殷嘱托寄语厚望,三晋儿女担当作为全面落实,完善非遗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名录体系,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组织非遗博览会,开设“非遗山西”系列精品课程,积极打造“非遗在社区”,保护传承不断取得新成效。山西省作为非遗资源大省,要立足人民需要、时代需要,用新思维、新方法让非遗被继承、被发展,点亮璀璨文化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文铸魂,发挥非遗文化影响力。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我们要守正创新、全民参与,激发共同保护传承非遗的活力,感受时代赋予的魅力。山西省要牢牢把握做好非遗文化传承的特殊重要性,严格落实非遗保护17条措施,提升博物馆、档案馆、纪念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运用科技手段加持非遗文化基础研究,用好数字融入视频制作、VR体验、线上直播、研学教育、潮玩文创等各方面全领域,弘扬好黄河流域文化,展现独特文化与匠心精神,全面呈现非遗大省深厚底蕴。
以文兴业,提升非遗传承竞争力。想要实现非遗文化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要将其与时代需要、人民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推动非遗文化资源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在广度深度上融合。一方面,我们要持续壮大非遗文化产业,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发展以非遗文化创意为主体的新型文化业态,培育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特色品牌,促进文化繁荣、产业转型;另一方面,我们要持续推进“非遗+”,拓展与科技、旅游、跨界、民俗等深度融合,搭建展示文化美的舞台,创建传承弘扬的场景,让传统文化真正融入生活,厚植高质量发展软实力。
以文化人,彰显中华文明引领力。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科学保护非遗,深度传承文化,赓续中华文明基因,不断筑牢精神之基,共同守护好发扬好中华民族独有的文明之光。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支持山西各类文化研究,引人才、强基建,持续提炼能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强国内和对外传播能力,广泛运用官网、纸媒、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各类平台提升效能,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山西省辉煌的墓葬文化、古建筑文化、大院文化、戏曲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彰显一代又一代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图谱,讲好美丽山西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新故事。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我们要持续加强非遗保护、做好文化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程中贡献山西力量。(张慧)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