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榆社县创新领导干部接访机制见实效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畅通党群“连心桥” 提升百姓获得感
晋中市榆社县创新领导干部接访机制见实效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畅通党群“连心桥” 提升百姓获得感
本报讯(记者张谦)“现在用电安全了,心里也踏实了!”6月22日,晋中市榆社县文昌苑小区业主王女士看着新更换的电缆设备,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不久前,她还在为小区的用电问题辗转奔波。
时间回溯到3月19日,王女士和其他业主代表在榆社县信访大厅向坐班接访的副县长杨秀龙反映了小区用电安全隐患问题。“大家反映的问题,给我几天时间,马上核查,彻底解决!”杨秀龙当场作出承诺。随后,县政府立即协调电力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发现文昌苑、雍景府两个小区的电缆确实未达省标。
问题确认后,整改工作全面展开。榆社县政府组织召开由住建、供电、乡镇、社区及开发商参加的联席会议,成立专项整改组,并建立日调度机制,确保整改高效推进。目前,两个小区问题电缆已全部更换并验收并网,700余户住户用电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这一温暖人心的案例,正是榆社县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生动写照。
在学习教育中,榆社县信访局坚持“开门办信访”理念,将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抓手。全县县级领导轮流在信访大厅坐班,确保每日至少有1—2名县级领导直面群众诉求。
“现在可以直接向县领导反映问题,比过去层层转交踏实多了。”文昌苑小区业主王女士由衷感慨。榆社县推行的“面对面、零距离”接访模式成效显著,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县处级领导干部接访群众25批80余人次,推动了信访事项得到有效化解。
据了解,为了让更多干部在服务群众中增长才干,榆社县创新建立了“新提拔干部信访挂职”机制。目前,已有5批15名新提拔科级干部在信访大厅开展接访锻炼。他们通过“一听、二问、三分析、四处理”的标准化工作流程,在一线直面群众急难愁盼,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提升了自身服务群众和化解矛盾的能力。
针对群体性事件和复杂诉求,榆社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行“限时到场”工作法。明确规定:涉及县直单位的信访事项,责任人须半小时内到达现场;乡镇驻地外的诉求,响应时间不超过1小时。全县45个县直单位、7个乡镇均建立了领导干部接访值守台账,这种快速响应机制确保了问题能够快速有效处置。
榆社县信访工作不仅注重“接诉即办”,更着眼于源头治理。通过对信访数据的深入分析研判,发现物业管理、农村土地、农民工欠薪等几类问题占比较高。为此,该县专门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住建部门对全县物业企业进行评级考核,农业农村局组建土地仲裁巡回法庭,民政局和人社局设立农民工工资保障金账户。这一系列举措成效明显,今年以来相关投诉量显著下降。
“信访工作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榆社县委书记郭建雄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创新工作方法,通过推行领导接待日公示制度,定期研判信访形势,适时召开专题联席会议,推动信访事项化解。同时,将信访事项的程序性受理与实体性解决有机结合,进一步畅通党群“连心桥”,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