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生态增绿 审批提速 农民增收
山西省林草局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引领全省林草事业蓬勃发展
党建引领
生态增绿 审批提速 农民增收
山西省林草局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引领全省林草事业蓬勃发展
扫码看视频
初夏时节,地处吕梁市岚县的饮马池景区景色宜人,空气清新。山间,三五成群的游客,沿着彩色自然体验小径拾级而上,欣赏着宜人美景;山下,上百头牛儿相聚一起,悠然地吃着青草。
近年来,省林草局紧紧围绕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的工作目标,以改革创新精神持续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在“三北”工程建设、“百场带千村”行动、涉林审批、捍卫生态底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有力助推山西林草事业蓬勃发展,为全系统形成锐意进取、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稳步提高的崭新局面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今天的山西,“三北”工程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8.56%、227个国有林场结对共建村1084个、审批事项办理时限由最长33个工作日压缩为15个工作日、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铁军。
“三北”工程:党建引领下的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
6月12日,岚县岚城镇寨上村209国道箭杆沟综合治理工程现场绿意盎然,青草悠悠。漫步山间,微风拂过,送来阵阵凉爽。
“多年前,这里曾经岩石裸露、山体开膛、草地大面积退化,林下寸草不生,生态环境堪忧。”山西省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副局长白小东介绍,2024年,黑茶山林局在林区五县集中实施5个万亩以上综合治理示范工程,箭杆沟综合治理工程就是打响“三北”攻坚的首场战役。
“三北”工程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生态建设工程。省林草局在“三北”工程建设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林区为战区、林场为主场、林地为阵地,全力打好生态修复攻坚战,走出一条统筹生态民生、协调增绿增收的生态建设新路径。
“为缩短造林工期,黑茶山林局在困难立地造林中引进无人机吊装运苗技术,工期缩短32天,苗木损耗同比下降70%,经济效益提高40%。”白小东介绍,在“三北”工程建设中,黑茶山林局采用抗旱造林、矿山修复、客土造林、径流节水、草种套播等5大技术集成,实现乔灌草立体种植、坡沟梁系统治理。在退化林修复中,采取“采伐+补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综合修复方式,打开林木生长空间,让阳光充分照射进来,加上抽阔补针和降针补阔的灵活应用,加速林分结构正向演替。
如今,工程治理补齐了209国道沿线造林绿化断带,建成连绵26公里的绿色生态走廊,草地得到休养生息和有效治理,留足畜牧发展空间,草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省林草局在“三北”工程建设中,注重将生态治理理念融入其中,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学习生态文明思想、开展生态治理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责任感。该局还积极推广生态治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到生态治理工作中,共同推动我省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期,建设范围涉及我省9个市69个县和7个省直林局。2023年6月以来,我省先后在“三北”工程区实施营造林858万亩、森林抚育263万亩、草原生态修复治理180万亩,“十四五”防沙治沙任务提前完成。截至2023年,我省“三北”工程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8.56%。
“百场带千村”行动: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
6月13日,夕阳西下,吕梁市岚县岚城镇河口村的几名村民,正在新建的小花园里跳广场舞。马路对面,上百亩土豆露出嫩芽,长势喜人。
“之前,这里是垃圾场,一到夏天,蚊蝇成群,导致周边环境脏差乱。”山西省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河口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赵海民介绍,2024年,河口林场将垃圾清除掉,栽植了云杉、山楂树、水蜡、丁香、榆叶梅等乔灌木,铺上了草坪,修建了凉亭,成为村民和林场职工健身、休憩的好去处。
2024年,河口林场被国家确定为山西省国有林场防沙治沙试点建设单位。近年来,河口林场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开展“百场带千村”行动。去年以来,林场与岚城镇王家村、河口村等5个村因地制宜开展场村共建,构建起“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党建新格局,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
“近年来,我一有空就加入林场的森林抚育、造林等工程中。今年以来,参加森林抚育的收入已达2万多元。”当日,距离河口村几公里外的王家村村民王亮珍高兴地与十多名村民在聊家常。据悉,林场还动员有意愿的村民通过劳务服务,发展林下种植药材、养殖等立体经营,积极发展林草特色产品。
在党建活动中,省林草局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树立乡村振兴理念,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紧密结合。通过结对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带动等方式,实现国有林场与周边乡村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启动“百场带千村”行动,是省林草局党建引领下的又一重要举措。2024年7月,省林草局印发《国有林场“百场带千村”行动方案》,提出全省226个国有林场,每个国有林场选择5个左右行政村,开展结对共建活动。该行动旨在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的人才、技术、资金、管理优势,以助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村集体增收、林农致富、林场发展为目标,因地制宜开展场村共建活动。
截至6月10日,全省227个国有林场组织开展国有林场“百场带千村”行动,结对共建村1084个,带动群众3.8万人,带动增收1.7亿元,人均增收4467元,同比增长12.8%、16.4%和3.2%。
行政审批:党建引领下的审批服务创新
6月15日,省政务服务大厅二楼三号窗口,办事群众杨杰送来一面印有“兴林富民促发展精准施策暖民心”的锦旗。
杨杰,襄垣县古韩乡村民。几天前,他来到省政务服务大厅办理“设施农用地备案”相关事宜。因不熟悉办事流程,资料准备也不齐全,担心要来回跑好几趟。没想到,工作人员审核资料后,主动打电话给襄垣县古韩乡政府,并告知如何把设施农用地备案文件填写规范,当天就办理了相关业务,等许可批复出来后,直接邮寄给杨杰。近日,杨杰专程送来锦旗以表达自己的谢意。在省林草局审批处,像这样的事例天天都在发生。
近年来,省林草局以党建为引领,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创新服务模式、推出便民举措,切实解决了群众办事难、办事慢的问题,赢得广大群众的广泛赞誉和好评。该局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到涉林审批等核心业务中,审批事项办理时限由最长33个工作日压缩为最长15个工作日,实现审批流程标准化规范化运行。截至6月5日,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审核审批515项,其中78件一日办结,保障25个国省重点项目使用林草地398.0891公顷。
在党建引领下,省林草局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专门的涉林审批服务窗口,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咨询、指导等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线上平台为群众提供远程办理、在线查询等服务,方便群众办事;成立重点项目用林要素保障领导小组,实现由传统的“坐等审批”向“上门服务”的根本性转变。
省林草局开展林草可用空间评估,梳理出可用于绿电建设的4616.6万亩林草地空间,为全省风电光伏等绿电项目落地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针对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用地需求,该局全方位开展“跟踪式”服务,支持“十四五”全省重点建设的8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全部纳入规划。
今年以来,省林草局共批复太原、忻州、晋中、阳泉、晋城等5市40项国省重点工程,使用省级预留林地定额898.328公顷,做到应批尽批、应保尽保,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此外,省林草局在党建活动中始终注重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印发的《涉林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审查要点和办理流程》,明确了审批事项的具体要求和办理流
程,也为审批工作人员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避免了审批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不规范行为。同时,该局还与多部门联合印发了支持保障通知,积聚部门合力,共同推动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效能的提升。
铁腕执法:党建引领下的生态底线捍卫与法治建设
“我们的工作就是跟违法分子作斗争,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让子孙后代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在三晋广袤的森林与草原间,省林草局行政执法人员用脚步丈量每寸林地,用责任守护绿色生命线。
近年来,省林草局在执法监督工作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将党建工作与执法队伍建设深度融合。特别是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非法占用林地、滥伐林木、破坏草原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给生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面对这些挑战,省林草局执法监督人员铁腕执法,坚决捍卫生态底线。
为提升执法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执法能力,省林草局注重加强教育培训工作,通过“理论+实践”“线上+线下”的多维培训模式,组织执法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执法程序和案例分析等内容;定期邀请法律专家、资深检察官等开展专题讲座,为执法人员提供最新的法律解读和实务指导。
在执法监督处,党建从来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深植于每一次巡查、每一起案件、每一项改革的行动指南。省林草局执法监督队伍在办理案件中实行双包责任制(领导包区域、执法人员包案件),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骨干带头作用,带领专案组攻坚克难,确保每个案件顺利完成,取得良好效果。
2024年,我省共查处林草行政案件1277起,处罚金额达8080.23万元,被处罚人数1237人次,全省林草行政案件发生数量实现连续3年下降。
为强化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省林草局省直林区执法监督局与太原铁路运输法院检察院出台《进一步加强省直林区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实施意见》,并在历山、庞泉沟、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协同工作站点。创新构建林草领域执法司法衔接机制,打造“检政联动+跨区划履职”模式,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协同、督促作用,整合执法司法保护、法治教育、理念宣传等功能,进一步形成法治护航绿水青山的强大合力,将司法服务延伸至生态保护“最后一公里”。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省林草局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铁军,创新了执法机制,提升了执法效能。这些举措有力地捍卫了生态底线,维护了生态环境安全,为推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薛建英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