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阵地”涵养清风正气

——沁水县高标准打造党风廉政教育基地

山西新闻网>>理论频道>>党史党建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从历史中追溯廉洁思想源流,从家风建设中筑牢清廉防线;在典型案例中警醒贪腐之害,在感官震撼中涤荡心灵……”5月7日,在沁水县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的“一句誓言、一生践行”多媒体平台上可以看到当地干部留下句句深刻感悟。
  今年以来,沁水县纪委监委以党风廉政教育基地为载体,创新构建“文化浸润+党性锤炼+警示震慑”廉政教育“三维阵地”,依托“历史遗韵 廉润古今”“正风肃纪 固本培元”“以案为鉴 警钟长鸣”“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四大专题展区,通过图文展示、情景再现、现身说法等多元形式,将廉洁文化传承与廉政教育实践创新深度融合,推动廉政教育走深走实。
  上古尧舜禹德政展示墙呈现治国智慧源流;明清以来沁水家训故事礼赞良好家风;赵树理的《一封家书》彰显人民作家从严治家的清廉底色……基地以“历史遗韵 廉润古今”展厅为轴心,构建“一脉三阶”展示体系,深挖本土廉洁基因,打造“时空对话”文化场域。创新设置的沁水古十景之一“莲塘时雨”体验区,参观者踏莲而行触发感应装置,在“步步生莲”的意境中体悟清廉之韵。
  中国纪检监察史长廊以时间为轴铺陈纪检监察制度百年演进之路;沁水纪检监察历史沿革通过生动演绎基层监督系统治理的发展历程,彰显“制度+科技”双轮驱动的沁水智慧;“十年磨一剑”主题展厅展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典型案例、数据图表与影像实录,刻录中国共产党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精神丰碑;全面从严治党沁水答卷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为根脉,通过案件震慑、制度完善和文化浸润,让党员干部切身感受到了“纪律就在眼前、监督就在身边”,激发党员干部“拒腐蚀、永不沾”的行动自觉。基地以“纪法熔炉”教育矩阵为依托,构建“正风肃纪 固本培元”党性淬炼体系,绘就一幅震撼人心的红色教育长卷。
  “忏悔心声”警示空间,通过纪实影片与一封封忏悔书,用“泪痕透纸背”敲响廉政警钟;“如履薄冰”互动步道上,参观者触线即触发冰层碎裂、坠入深渊的多感官警示效果,让纪律规矩入脑入心;“廉洁之树”“廉洁之路”互动体验,将廉政风险点转化为闯关任务,每片新叶镌刻着对“第一次伸手”的否决票,全员参与守护“清廉之树”成长,在沉浸式体验中筑牢拒腐防线;实景剧场展映《我的老父亲》《女儿泪》等微电影,以“家门破碎”与“高墙独白”双线叙事,让“一人违纪累全家”的沉痛代价可触可感。基地以“案”为刃剖析腐败机理,以“界”为盾筑牢敬畏之心,以“行”为径搭建警醒阶梯,以“家”为镜唤醒廉洁自觉,构建起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阶梯式教育体系,让廉政教育兼具思想深度、情感温度。
  “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一句句痛彻心扉的忏悔,让我深刻认识到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要将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争做清正廉洁的表率、遵规守纪的标杆。”……在基地参观的党员干部表示,这是感官的震撼,更是一次思想的升华。
  沁水县以党风廉政教育基地为载体,拓展“观、听、触、悟”立体教育,做实“文化场景化、教育情境化、警示具象化”创新实践,掀起廉政教育热潮。自今年3月中旬开馆以来,该基地已累计接待205个党组织、1万余人次参观。廉政教育创新实践,正在潜移默化中督促党员干部恪守廉政底线,未来将持续深化标本兼治效能,以常态化教育筑牢思想堤坝,为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提供持久支撑。

刘云峰 崔津津

(责编:刘洋、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