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四联四融”工作机制

洪洞:做实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大文章”

山西新闻网>>理论频道>>党史党建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洪洞县地处山西南部、临汾盆地北端,辖15个乡镇、18个社区,城市人口达20万,基层治理难度大、任务重。今年以来,该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深化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四联四融”工作机制,用治理单元最小化,撬动基层治理效能最大化,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联建”聚力促条块融合

面对群众诉求多样化、治理资源碎片化的问题,洪洞县坚持整体布局、一体推进,统筹整合各类资源,推动社区党建、机关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有机融合。

做强社区。构建“1+N”区域化大党建格局,全面推行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采取虚拟化设置、实体化运行模式,坚持“专职+兼职”选优配强班子成员,目前已筹备组建18个社区“大党委”,与80余个驻区单位开展结对共建。做活小区。推进“一小区一支部”建设,采取单独建、连片建、融合建等方式,落实业委会、物业企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动195个住宅小区建立党支部,并将3500余名在职报到党员纳入党支部,让“有事找党组织”机制落实落地。做优机制。推行县、乡、社区、小区党建联席会议“四级联动”机制,实行轮值主席制度,每月定期研究区域党建、社区建设、文明创建、小区治理等工作,确保联席会议制度实质运转、常态运行。目前已协调解决基层治理中的大事、难事、要事133件,领办事项150余个。

“联盟”服务促资源融合

洪洞县持续擦亮“温馨老家·幸福邻里”小区党群服务品牌,围绕公共服务、公益慈善、人才服务、文体活动、就业创业5个类别,吸纳职能部门、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群团组织、人才团队等优质资源,成立社区服务联盟。截至目前,已有11个职能部门、23个专业协会、14个人才团队、5个群团组织签订联盟协议。

同时,该县采取多项措施推动项目下沉。引深做实“联盟项目”,建立“需求、服务”两个清单,实现双向认领、双向服务。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供暖、老旧小区改造、停车难、路面积水、物业管理等民生问题,共确定63个领办项目,并完善立项、实施、考评、应用的工作全链条,持续提升服务质量。推动资源下沉。完善党群服务矩阵,按照“七站”“五室”建设标准,创新设置暖心驿站、健康小屋、社区法庭等功能,集中打造18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54个小区党群服务站,构建居民家门口的“红色服务圈”。推动服务下沉。坚持“每月一单位、每月一主题”,创新服务载体,精准对接社区、小区需求,广泛开展暖心公益、亲子健身、文艺演出、“微党课”、送学上门、创业培训等特色活动,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450次,认领“微心愿”400多项,惠及居民4万余人。

“联手”说事促力量融合

洪洞县积极探索畅通民情民意渠道,搭建“联手说事”议事平台,着力破解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红色密码”。

明确“谁来说事”。该县探索成立各小区党支部领导下的“联手说事”小组,说事长由小区党支部书记担任,明确“1+5+N”协商主体(“1”即社区党组织书记;“5”即五类固定成员,包括社区干部、党员群众代表、网格员、片区民警、退休老干部;“N”即邀请利益相关方、职能部门等主体,在各小区建立“联手说事成员库”,每次说事时,结合具体说事内容,从成员库中选择合适的成员参与说事,发挥说事成员个人专长,商议措施、化解难题)。明确“怎样说事”。按照“集、商、解、评、晒”五步说事法进行集中议事、座谈议事或线上议事,把“话筒”交给群众,确保民事让民说、让民议、让民查、让民评;灵活采用“板凳会”“炕头会”“议事亭”等形式,做到“大事同商、小事互通、难事共解”。明确“成果怎么用”。完善成果转化评议机制,通过小区公示栏、微信群公开说事结果,并将成果转化落实情况与社区和小区年终考核、党员积分管理、星级文明户评定等挂钩,推动议事协商活动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联手说事”制度成立以来,共收集意见建议226条,解决“关键小事”75项,开展政策宣传216场,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

“联户”帮扶促治理融合

洪洞县持续深化“双报到双清零”活动,建立县级领导、科级干部、驻区单位、志愿者包联责任制度,推动82个单位、3500余名党员对131个重点难点小区全覆盖包联,搭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匹配联户对象。牢牢把握“重点户帮扶”这个中心,结合“五级”网格体系,大力开展“敲门行动”,线上线下对社区常住户、外出户全覆盖摸排,累计开展户情摸排4600余户,摸排生活困难户26户。按照“就近、就亲、就便”原则和“联得上感情、办得了事情”要求,让党员和重点户双向选择,串起“党员+邻里”的关系链条。明确服务职责。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及时了解重点户的思想、生活情况和意愿、诉求。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和党员个人优势,以开展“暖心周末”行动为抓手,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暖心慰问、跑腿代办、健康咨询、爱心义诊、纠纷化解等特色活动,零距离听取民情、为民解忧,实现各类困难户和信访诉求问题动态“双清零”。完善考评机制。设立党员“红色账户”积分,具体记录党员联户工作开展情况,将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建立“群众、支部、党委”三级评价机制,由乡镇、社区、小区三级党组织对党员联户工作落实成效进行评定,评定结果纳入党员年度民主评议结果。“红色账户”积分靠前的党员评定为星级党员,每月进行更新排名,在党员荣誉榜上公示,并进行年度表彰,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本报通讯员 陈鑫

(责编:王丹)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