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高校思政课教师家国情怀
厚植高校思政课教师家国情怀
宁怡琳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与国同构,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与国相辅相成、休戚与共,国安则家安,国强则家强。爱国不是被动的、空洞的,而是由衷的、深刻的。思政课教师要以自身深厚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和国家需要紧密相连。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家国情怀是人才的根与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政课教师具备家国情怀的重要性,指出“思政课教师要有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思政课教师要以自身深厚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和国家需要紧密相连,更好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
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一重要论述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体现了深深的家国情怀。青年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以扎实的理论素养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生根。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强大思想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能够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明确的方向、更加有力的措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激发信仰。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党史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教育资源,从革命先烈的英勇牺牲到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无私奉献,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这些历史事实都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发挥的核心作用,体现了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要在进一步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并将这些精神财富融入思政课的教学之中,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加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激发爱国热情,让红色基因为时代新人培根铸魂,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化家国一体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其价值观基础是家国同构、家国一体,是涵养青年思政课教师爱国情怀的文化沃土。“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天下一家”等论述都在强调家与国是一个整体。要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精神富矿,坚守中华民族“家国一体”的文化基因,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广大思政课教师在学习历史文化中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增强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使命感、责任感。山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蕴藏着厚植家国情怀的精神沃土。从尧舜德孝文化到关公忠义文化,从晋商诚信经营到革命时期的太行精神、吕梁精神,都蕴含着深刻的家国情怀内涵。通过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能够直观感受到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从而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要将丰富的山西本土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家乡情怀,提升思政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在实践斗争中厚植家国情怀。敢于斗争的革命情怀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精神底色,既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生动体现,更是党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的必然要求。当前,在复杂的互联网舆论环境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更要直面各种不良思潮,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自身坚定的信仰信念和深厚的家国情怀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要在教学实践中将家国情怀教育融入课程内容,通过历史事件、英雄事迹等生动案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思政调研课题、志愿服务、支教等,深入了解国情民情,培育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将社会实践的收获融入教学日常,使家国情怀教育更加生动具体。(作者单位:山西电子科技学院思政部)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