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主动权

山西新闻网>>理论频道>>山西讲坛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孙存良 侯春兰

  国以安为兴,民以安为乐。新时代新征程,必须要牢牢把握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主动权,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积极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不断赢得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胜利。

  国家安则民心安,民心安则中华兴。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关键节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交织并存,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料的因素日益增多,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主动权,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积极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不断赢得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胜利。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是党和国家发展的大事

  国以安为兴,民以安为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事关事业兴旺发达、事关人民美好生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这“三个事关”深刻指出了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民生活、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和价值。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事关事业兴旺发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一马平川,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风险挑战。如果不能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不能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筑牢国家安全屏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顺利推进,就难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事关人民美好生活。平安是人民幸福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只有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夯实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方能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发展是硬道理,稳定也是硬道理。国家长治久安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目标,是一个国家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平安已成为中国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随着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不确定因素的增多,保持国家长治久安面临新挑战。只有推进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统筹发展与安全,才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

把握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着力点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要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和关键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国家更加安全、社会更加有序、治理更加有效、人民更加满意上持续用力,把平安中国建设推向更高水平。”这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找准了重点任务、指明了目标方向。
  国家更加安全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核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当前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更为宽广,内外因素更为复杂,实现国家安全的压力更大、更紧迫。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就要使国家更加安全,不断增强维护重点领域安全的能力,为国家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和坚实底气。
  社会更加有序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点。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要科学有效处理活力和秩序的关系。活力是人民群众在社会活动中呈现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秩序是一种井然有序的社会状态,是社会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一个良好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有着良好秩序,呈现活力和秩序的有机统一。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就是要科学把握活力与秩序的辩证关系,确保社会既生机勃勃又安定有序。
  治理更加有效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关键。治理有效则社会稳定有序,治理失效则社会动荡混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以“中国之制”保障“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平安中国是人们既能够依法依规生活生产,又有足够的自由,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就是要充分发挥“中国之制”优势,不断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确保治理体系高效运转,治理效能显著提升,让“中国之治”成色更足。
  人民更加满意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归宿。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目的是让人民更加满意。检验平安中国建设的成效,最终要看人民安全是否真正得到保证,人民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人民安家立业、丰衣足食、自我实现的愿望是否如期达成。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就是要坚持国家安全为了人民,以人民安全为最高标准,让人民群众安全感更踏实。

树立底线思维,持续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持续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把平安中国建设推向更高水平。
  以系统观念为引领,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必须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社会治安是一个有机整体,涉及各个方面。要坚持系统观念,把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度融合,形成一张严密而高效的防控网络。要坚持并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法治化手段推进信访工作,确保各类矛盾纠纷能够及时发现,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作出具体部署,必须落实好、贯彻好。要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增强治理的预见性和敏捷度,做好事前预防。要健全完善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和以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工作体系,精准把握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对象。要完善安全生产风险排查整治和责任倒查机制,明确责任分工、推动工作严格执行、强化各环节责任意识,不断推动安全生产格局朝更高水平发展。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增强群众防范意识能力。平安中国建设为了人民,也依靠人民。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的根基在于人民,力量出自人民。人民群众是平安中国建设的主体,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能力是建设平安中国的重要一环。要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促进公平正义,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为平安中国建设打下坚实群众基础、民心基础。要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发挥人民主体地位,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发展壮大群防群治队伍,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通过加强思想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社会心态培育基石;聚焦民生关切,以解决人民实际问题纾解焦虑心态;关注心理健康,采取培育理性平和心态系统工程等多种方式,为理性平和社会心态的养成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坚持党的领导,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提供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团结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要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在平安中国建设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要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利用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节点,以多样化形式、多元化载体推进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全面奏响国家安全“平安曲”。(作者分别为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责编:刘洋、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