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把新质生产力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积极探索把新质生产力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罗志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做好创新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在加强科学知识与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积极探索将新质生产力理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明德立志、自信自强,努力成长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高素质人才。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新兴的生产力,不同于传统生产力的发展路径,这一生产力以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三个显著特征,不仅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其他社会生活也有显著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要提升铸魂育人的实际成效,必须在大学生日常学习、高校思政教育队伍建设、优质数字资源供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搭建等方面借助新质生产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学习常态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以规范的教学课时、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明确的教学计划,来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党的创新理论,对于帮助青年学生在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高校的团学、就业、管理、服务等工作中都要落实好育人使命与任务。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当前各高校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等信息化手段构建泛在化学习生态,每天通过各级各类多媒体平台常态化向大学生推送优质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资源,拓宽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辐射半径。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征文、大学生微党课、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竞赛,将优秀的思政教育成果结合新媒体时代的新特征在呈现形式上再创新,促进大学生之间的相互借鉴,提升政治素养。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成长专业化。教育者应该先受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核心力量,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业务知识,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尤其应该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的重大价值,树立强烈的主动作为意识,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和信息化水平,探索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适合新时代大学生特征和能够回应大学生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同时,各高校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要利用新质生产力的特质,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成长。具体而言,可以开展教师信息化素养能力提升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和对数字平台的使用能力,以增强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同时,组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建设及比赛、观摩、研讨活动。还可以开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养提升App,通过每日一练、晋级答题、趣味擂台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提升思政工作队伍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方法,从而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向高素质、专业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资源优质化。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应聚焦于“政治性”“便捷性”与“实用性”。一要打造优质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库。要借助新兴的数字媒体技术等先进手段,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将收集到的优质案例、典型故事、影视资料、图文信息等教学素材制作成精美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示范教案、教学指南等,便于学生课上课下自主学习。二要借助新兴媒体技术手段整合发挥好学校驻地与学校自身的优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价值。比如,将驻地的展览馆、纪念馆等显性思政教育资源及红色故事、红色影片等隐性思政教育资源有机地融入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让大学生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增强理想信念,提升思政教育成效。三要探索高校校内与校际优质思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校内资源要打破部门界限、专业界限、年级界限、班级界限,全校进行统筹,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打造大思政教育课程。校际也要通过协商互助,将能体现各校办学特色、专业特色的优质思政教育资源与兄弟院校共享。四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评价激励等有效举措,引导社会资金与资源投入大学生优质思政教育资源建设。把社会实践大课堂中乡村振兴实践、区域协调发展、人民城市建设等内容转化到高校思政教育资源中,将社会大课堂与校内思政小课堂有机结合。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平台多元化。当前,人工智能工具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我国也在全面推进各级各层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新质生产力和数字化技术为高校思政教育平台建设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平台建设要注重协作性、动态性和创新性。一是高校之间可以共建开放协作的思政教育平台。通过吸纳各高校的优质思政课教师共同参与建设优质的教学、科研、实践教学、社会服务资源库平台,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教学技巧和教学心得的交流分享,开展教学观摩等。二是平台的建设应注重动态性。平台建设要结合最新的时政热点、学生学习的新诉求,不断更新完善平台资源。三是平台的建设应注重创新性。平台建设要利用新兴技术,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路径,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建设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疆社会生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1XKS025)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