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张云泽
核心阅读
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文化强国建设,一方面,要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要从山西实际出发,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促进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了改革的具体任务,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结合山西实际,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促进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而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现实需要。新时代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和信念的灵魂,自建党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巩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总结历史经验,铸牢思想根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立为一项根本制度,是从制度视角提出的管全局、管长远的顶层设计,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在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上下功夫,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和现代化建设能力。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思想建党和理论强党。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我们党更加重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决定》指出,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贯彻落实《决定》要求,一要加强理论学习。要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带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学习,深刻领会和全面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学习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建设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培训的主要内容。二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决定》提出要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我们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基地建设,发挥科研院所相关机构的作用,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要以理论研究课题为纽带,引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不断推出新成果,发出山西声音。三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主要教材,让党的创新理论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四要加强广泛宣传,充分发挥党报党刊和各级融媒体作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不断深化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我们要自觉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切实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奋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要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现有五台山、大同云冈石窟和平遥古城3处世界文化遗产,还有5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排名全国第一。我省已公布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150处,是全国与八路军、红军东征有关文物遗存最完整、最丰富的省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亲临山西考察调研,为我省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和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决定》指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这一系列举措,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体现,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我们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规划,加大经费、编制、人力的投入,依法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反映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从不同维度对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对新时代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决定》指出,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对山西哲学社会科学来说,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立足山西历史文化特色,加强尧舜德孝文化、关公忠义文化、能吏廉政文化、晋商诚信文化等传统文化研究,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体现中国特色、山西特点,为构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应有贡献。二要发挥课题立项、成果评优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创新研究平台、交流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建立完善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社科成果评价和人才评价体系、机制,鼓励和支持广大社科工作者发扬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潜心研究、用心打磨、锻造精品,推动研究成果从数量积累向质量提升转变。三要探索建立社科类社会组织工作评价体系,促进社科类社会组织党建强会、学术立会、服务兴会、依章治会、品牌促会、联合建会,在改革发展中提升内涵、增强活力。四要加大政府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投入,创新科研经费分配、资助、管理体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要促进新时代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山西地理位置重要,自然资源富集,历史文化厚重,不仅是中华文化重要发源地,而且作为革命老区,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革命英雄和时代楷模,产生形成了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所有这些都为文艺生产提供了丰厚的创作资源。山西文艺创作曾形成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在新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改革开放以来,山西文艺创作如小说、舞蹈、戏剧等方面也产生了不少好作品。《决定》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新时代山西文艺创作要发扬优良传统,突出地方特色,推动形成文艺创作新高潮。我们要贯彻改革精神,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完善文化体制机制,做好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和组织工作,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创作的生命线,推出更多优秀作品向文艺高峰迈进。(作者为山西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