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重点

山西新闻网>>理论频道>>理论文摘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张峻

核心阅读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应聚焦改革重点领域,强力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强化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落实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财税金融改革、推动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深入推进改革攻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推动国家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和部署,加快改革步伐,突出改革重点,努力实现改革与发展的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山西要聚焦改革重点领域,强力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强化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落实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财税金融改革、推动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深入推进改革攻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突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能源改革发展、筑牢能源安全基石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山西做好能源工作指明了方向。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山西的重大使命,也是我省作为国家重要综合能源基地的优势所在。近年来,山西协同推进转型发展和能源革命,锚定“五大基地”战略定位,加快推进煤炭和煤电、煤电和新能源、煤炭和煤化工、煤炭产业和数字技术、煤炭产业和降碳技术“五个一体化”融合发展,统筹推动煤炭稳产保供和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全省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山西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重要论述为指引,实施好这样一场为全国探路示范的引领性改革、破解深层次矛盾的关键性改革、贯通各领域的全局性改革。一是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坚决扛牢煤炭保供政治责任,推动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和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分类推进煤矿智能化,提高煤矿本质安全水平。推动煤炭和煤电一体化,促进现代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二是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推进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加快大型气源基地建设,做大做强集中式风电光伏项目,有序发展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实施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积极推动煤电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加快形成煤电和新能源企业利益联结、协同发展机制。三是聚力打造能源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加快布局攻关一批能源领域战略性前沿性技术,力争在智能化煤矿建设、煤层气开发利用、节能减排降碳、智能电网,大规模储能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四是不断深化能源体制机制创新和开放合作。提升煤炭交易中心功能,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健全能源商品市场定价机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能源领域合作,搭建国际能源合作平台,助力国家增强能源低碳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突出科技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领域是最应该不断改革的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山西创造性开展科技体制机制重塑性改革,小中枢、大布局的科技决策机制、体系贯通的科技管理运行机制、服务高效能力突出的科技行政部门已基本重塑完成。
  新形势下,我省应把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一是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持续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二是推进科技奖励制度改革。进一步强化科技奖励导向作用,突出科技奖励的公正性、严肃性、权威性、荣誉性。落实鼓励企业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构建产学研高效协同、上下游紧密结合的创新联合体。三是加快项目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科技计划执行和专业机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制,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强化科技资源统筹配置和绩效管理。

突出国资国企改革,强化国企核心引领功能

  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深入开展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山西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全省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断优化。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持续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一是坚持“一个目标”,用好“两个途径”。国有企业要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一个目标”就是要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用好“两个途径”是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来增强核心功能。二是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强化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的统筹规划和引导,健全国有企业以董事会为核心的现代治理结构,强化国有企业内部牵制与监督,构建有效制衡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三是增强国企创新体系效能。加强基础性、紧迫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究,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研发投入产出效率,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不断实现新突破。

突出要素市场化改革,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方式。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山西着力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推动资本、土地、数据等要素健康发展、有序流动和高效集聚,为我省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要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一是创新土地供应交易方式。引导土地要素向重大转型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重要开发区倾斜。提高土地交易的透明度和效率,鼓励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二是优化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打破人才流动的壁垒,推动劳动力在城乡、区域间的自由流动。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快培育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推动技术要素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有序推进数据要素交易流通,构建“制度、技术、市场”三位一体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同时,提升仓储配送、冷链物流、物流服务等水平,加强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突出财税金融改革,增强经济调控效能

  财税体制在治国安邦中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财税体制改革不是解一时之弊,而是着眼长远机制的系统性重构”。我省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推动预算管理改革、地方税体系改革、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全省财政治理和服务效能得到稳步提升。
  新形势新要求下,应进一步深化落实财税金融改革,提升财税金融配置效率。一是推动金融体制改革。推进金融监管标准统一、监管效率提升,更好防范和化解风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促进财政金融联动发力,争取政策性金融支持。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倍增计划,持续发挥企业上市“绿色通道”作用,积极落实省级企业上市挂牌财政奖补政策。二是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规范共同财政事权支出责任,按照减轻基层负担、体现区域差别的原则,规范收入分享方式,做到属地管理、规范统一。严格转移支付设立程序,健全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加强转移支付动态管理。深化省直管县(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增强县级财政保障能力创优财政体制环境。加快推进市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重点改革完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收入划分、转移支付管理等,推动建立健全县级财力长效保障机制。

突出营商环境改革,破除发展隐形壁垒

  优化营商环境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深化改革,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山西以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以“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为重点,持续优化全省营商环境。
  山西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亟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是激发市场经营主体活力。全面清理市场准入隐性壁垒,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公平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保障机制,努力破除各类市场主体准入门槛。全链条简化办事流程,推出一批“一件事一次办”套餐服务,实施一批高频事项“无条件受理”。二是完善行业项目审批管理。推进准营制度的简约高效、公正透明,在更宽范围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针对多头申报问题,建立全省统一的一体化投资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真正实现项目审批“一网通办”。三是推进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创新企业分级分类监管模式,规范涉企执法方式,建立执法回访机制,实现涉企执法“闭环管理”。推行柔性执法和包容审慎监管,建立“预防为主、轻微免罚、事后回访、重违严惩”的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新模式,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
  全面深化改革,通过破除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充满生机活力的制度保证,是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问题谋划推进改革,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谱写好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篇章。(作者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院长)

(责编:褚嘉琳、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