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农业“特”“优”发展 努力蹚出农业现代化的山西路径

山西新闻网>>理论频道>>理论文摘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李卫祥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时指出,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这为山西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省聚焦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我们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科学把握实践路径,系统强化保障机制,努力推动农业“特”“优”发展。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农业“特”“优”发展,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这一部署聚焦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将推动农业“特”“优”发展作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努力蹚出农业现代化的山西路径。

深刻认识推动农业“特”“优”发展的重大意义

  推动农业“特”“优”发展是心怀“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把牢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的主动权。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稳中国饭碗,既是发展使命,更是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西山多地少、地貌多元、气候多样,这种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这为山西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推动农业“特”“优”发展,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山西实际,因地制宜,合理配置资源,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农业“特”“优”发展是建成现代化大产业的现实要求。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食物需求,特色优质农业以其在品种、品质、特色等方面的多样性形成了供给,但要充分满足,还有很大发展空间。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这为农业“特”“优”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推动农业“特”“优”发展,就是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解决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聚焦提升全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产业的科学技术贡献率、农业机械化和装备化水平,打造特色优质农业品牌,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形成现代化大产业格局,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推动农业“特”“优”发展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任务。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推动农业“特”“优”发展,必须聚焦建设农业强国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坚持以稳粮保供为基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关键,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加快构建农业领域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抓手,立足山西农业特色资源大省实际,强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发挥自身优势,凝练产业特色,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扎实稳步推进,努力取得实际成效。
  推动农业“特”“优”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三个字琢磨透。推动农业“特”“优”发展,就是聚焦实施做好、做优、做新乡村振兴这项系统工程,围绕产业振兴,在“土特产”上下功夫,通过挖掘一方水土的资源优势,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科学总结“土”产品的特点,在乡村文化和产业上做好“特”的文章,通过科技赋能拓展产业发展路径,促进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培育新主体,打造新农人,努力提升“产”的效益。

科学把握推动农业“特”“优”发展的实践路径

  推动农业“特”“优”发展要突出特色化路径。立足山西是特色农业资源大省,拥有小杂粮王国、干鲜果优势区、夏秋蔬菜优势区、中药材之乡、牧区半牧区等独特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聚焦玉米、高粱、杂粮、水果等产业发展,强化主导品种推广、全产业链构建、关键技术普及。坚持走好有机旱作农业路子,通过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和独特生产方式,将有机旱作的耕作理念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实施良田良种良机配套工程,节水节肥节药并举,建立有机旱作标准体系,促进山西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通过大力开发特色农产品,在重大生产技术上实现突破,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保障全省的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推动农业“特”“优”发展要突出优质化路径。坚持以产业急需为导向,聚焦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主导品种推广、全产业链构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力。坚持向改革要活力,促进“特”“优”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协调发展,推动新技术、新模式引领“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山西小米、高粱、杂豆、黄花菜、中药材、红枣、玉露香梨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快建立与“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农业标准及技术规范,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扩大“特”“优”农产品的知名度,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品牌矩阵,打造“有机旱作·晋品”品牌。
  推动农业“特”“优”发展要突出高效化路径。优化乡村产业平台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乡村服务业。围绕“南果、中粮、北肉、东药材、西干果”五大平台,合理布局生产基地、产业链条、科技研发、加工园区、综合服务、休闲旅游等功能模块,全方位构建特色产业集群,通过一产带动二产、拉动三产,实现产业融合增效。要充分发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特色农业专业镇等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创新乡村服务业模式,辐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推动农业“特”“优”发展要突出生态化路径。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促进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乡村生活生态良性循环,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和农业水环境污染,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畜禽粪污、农膜、农作物秸秆进行资源化、综合循环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实施耕地保护制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退化耕地治理和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强化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耕地污染治理,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加强食品生产经营监管。围绕“一泓清水入黄河”,强化水土流失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强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展节水控水行动。实施禁牧轮牧休牧和森林草原管护,保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促进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系统强化推动农业“特”“优”发展的保障机制

  推动农业“特”“优”发展要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办好农村的事,关键在党,必须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抓落实的行动优势。要健全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全面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责任。注重发挥县级“一线指挥部”和县委书记“一线总指挥”作用,强化统筹推进职责,建立联合协作运行机制,要充分发挥农村、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农业企业等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推动农业“特”“优”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强化督促考核,将农业“特”“优”发展成效列为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
  推动农业“特”“优”发展要强化科技人才支持。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山西农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作用,聚焦杂粮生物育种、有机旱作农业、土壤健康等领域,高质量推进实验室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部署一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效运行山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让更多科技成果完成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用好科技特派员制度这个“法宝”,不断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人才下沉、科技下乡。聚焦急需紧缺,完善新农科人才培养体系,打造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推动农业“特”“优”发展要强化政策要素支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并加大公共财政倾斜力度,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不断增加。积极探索建立财政、金融、债券、社会资本等多元化投入机制,着力打通金融服务“三农”各个环节,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业“特”“优”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引导和支持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科技等各类发展要素向“特”“优”农业流动。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影响“特”“优”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农业“特”“优”发展要强化制度措施落实。严格落实“四下基层”制度,聚焦发展“特”“优”农业,深入调查研究,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尊重并鼓励各地的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要学用“千万工程”经验,充分尊重山西不同地域的差异性,因地制宜推动农业“特”“优”发展。要持续加强清廉山西建设,坚决纠治推动农业“特”“优”发展中的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杜绝伤害农民利益的行为,让广大农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行稳致远。(作者为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责编:马云梅、褚嘉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