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张文霞 武小惠
核心阅读
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发展银发经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书写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中国共产党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强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质量发展最终目的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全面部署中,提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发展银发经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书写出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民生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人民福祉是我们党一切奋斗的逻辑起点和价值落点。当前,人民群众对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满期待。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首先,要认识到发展是前提和基础,只有不断做大“蛋糕”,才有足够的资金资源用于加大民生投入、补齐民生短板,才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其次,要认识到高质量发展要时刻关注民生,保障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体现新发展理念,保障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增”进最广大群众的民生福祉,这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积极的财政政策保障民生发展
改善民生,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财政的保障。省委积极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经济工作的政策脉络,解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髓,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特别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这是党中央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2024年财政政策定下的总基调。财政政策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兜底线、增福祉,围绕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不断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
财政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2023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效能充分释放。财政支出力度加大、支出结构更加优化,进一步稳预期、强信心,稳就业、保民生。2023年以来山西经济保持平稳复苏、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总体改善,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集中财力保障重大战略,着力健全保障机制。制定保障清单,支持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全力以赴增进民生福祉,保障改善民生再上新台阶。支持民生政策提标扩面,办好民生实事。
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就业稳则民心安、社会稳。积极支持就业创业,既能持续改善民生,又能调动发展的积极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加力推动就业形势持续好转,以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带动劳动者增收,让人民群众享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目前,国家已将零工市场纳入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的通知》,明确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为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一要规范零工市场服务定位。将零工市场纳入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坚持公益性、普惠性、灵活性、兜底性,整体谋划、统筹推进。二要规范零工市场服务功能。重点提供灵活就业岗位供求信息撮合、职业指导、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信息推介、培训需求信息收集、权益维护指引等服务。三要规范零工市场建设布局。合理规划布局数量适宜、规模适度的综合性零工市场、行业性和专业性零工市场以及零工服务站点,构建分布合理、便利可及的灵活就业服务网络。四要规范零工市场运行模式。同时,要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面向广大农民工群体开展大规模、广覆盖、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技能提升和就业创业。
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要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着力增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弱项,努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交出有温度的医保“民生答卷”。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山西继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人均建设,持续推动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和“健康山西”建设。抓实“一个工程”,构建山西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质增效,做强4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全面兜牢基层服务“网底”,持续实施乡村医疗卫生固本强基行动,引深“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巩固拓展健康帮扶成果。加快县级医院能力建设,继续实施全省县级三类医疗机构能力提升行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施“千名医师下基层”行动。落实“三大战略”,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动“健康山西”建设。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组织实施医养结合奖补项目。
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实施中医药强省振兴行动,推进中医药强省战略实施,加快山西省林下经济发展,充分挖掘林下经济(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和潜力,打造独具山西特色的林药产业体系,推动林下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加快林下经济和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生态美百姓富的健康山西、美丽山西。
持续推进智慧民生建设,不断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聚焦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抚幼、就业、助残等重点领域,推动数字化服务的普惠应用,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深化“互联网+教育”建设,建设“互联网+教育”大数据平台,推动全省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人社”建设,拓宽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应用领域,推进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电子健康卡“三码融合”,实现多领域民生服务。
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立足国情,加强评估论证,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构建生育友好的就业环境,用人单位可结合生产和工作实际,鼓励实行灵活的工作方式。推动创建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推动用人单位将帮助职工平衡工作和家庭关系相关措施纳入集体合同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条款。切实维护劳动就业合法权益。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构建公平优质教育体系。教育是民生之基,要始终把教育作为国家战略性投入予以优先保障,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着力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支持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聚焦促进省域内不同地市、县区之间缩小办学条件和水平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基础之上,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可及性均衡性。加快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是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教育强国、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乡村教育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深入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支持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加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保障。加强低保、特困等基本生活救助,落实重病重残人员“单人保”、低保渐退、就业成本扣减等政策,确保救助金及时足额发放。加大急难救助力度,落实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救助、小金额先行救助等政策措施,提高救助的便捷性、时效性。
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发展银发经济。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政策举措,事关国家发展全局,既利当前又惠长远。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事业产业协同,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要切实履行政府保基本、兜底线职责,加强老年人基本民生保障,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要运用好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作用,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共同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要持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重点解决好老年人居家养老、就医用药、康养照护等急难愁盼问题,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坚守职能定位、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银发经济产业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