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在传承发展中增强文化创新的历史自觉

山西新闻网>>理论频道>>理论文摘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核心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立足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坚定文化自信,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遵循文化传承发展内在规律,坚持开放包容、守正创新,更有效地推动中华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贵资源,坚持立德树人、凝心铸魂,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山西力量。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就要坚持学以致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着眼现代化建设、民族伟大复兴,立足于赓续中华文脉、建设现代文明,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为新时代更有效地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根本遵循。山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要立足赓续中华文脉,深入研究阐释山西优秀传统文化宝贵资源,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更有效地推动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繁衍发展的智慧结晶,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现代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只有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概括为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山西区域文明传承发展充分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山西陶寺遗址的考古成果,推动“尧舜禹传说时代”成为信史,佐证着中华文明的绵延历史;山西是中华民族融合的大舞台,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这里交汇,中华各民族间融合发展的乐章在这里奏响;中西方文化在这里兼容并蓄,体现着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和统一性;山西是中外贸易的中心地带,体现出中华文明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和无畏品格;山西还是中华文明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发展的重要区域,诸子学说在这里交相辉映,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必须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发展史,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坚定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增强文化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我们必须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遵循文化传承发展内在规律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第二个结合”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要把“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和“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相结合。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要坚守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根和魂的地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要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积淀中汲取人文精神、道德价值、历史智慧等精华养分,又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加以改造,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活力;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体现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一是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二是秉持开放包容。坚持胸怀天下,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必须深刻认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认识到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我们要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社会发展相协调,让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文化精神活起来。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山西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发展,从“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内涵,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这些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为我们研究阐释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供了根本遵循。
  山西是历史文化大省,具有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丰厚滋养。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演变。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重要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尧舜德孝文化中明德治国、立德树人、执政为民、重养尽孝的治国理念和道德观念,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关公忠义文化作为一种民族大义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是维系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能吏廉政文化在山西源远流长,历史上廉政名人层出不穷;晋商诚信文化蕴含着诚信为本、以义制利的商业规范,对于弘扬诚信文化、建设诚信社会,增强公民诚信意识、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具有借鉴价值。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就要坚持学以致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研究阐释;坚持讲好山西故事、传播山西声音,为山西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精神力量与文化支撑;坚持立德树人,凝心铸魂,用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念滋养心灵,用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涵育品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绚丽的现代文明之花。(作者:山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李俊)

(责编:温文、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