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筑牢师德底线 做有情怀有担当的教育人

山西新闻网>>理论频道>>理论文摘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核心阅读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深刻强调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新时代教育工作举旗定向、稳舵定锚。站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上,师德、情怀与担当是新时代教师必须具备的。唯有筑牢师德底线,满载教育情怀,书写时代担当,才堪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庄严使命,才能够托起中国教育的坚实脊梁。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育兴则国家兴,教师强则教育强”。2023年4月3日,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深刻强调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新时代教育工作举旗定向、稳舵定锚。站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上,师德、情怀与担当是新时代教师必须具备的。筑牢师德底线,做有情怀有担当的教育人,是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要求,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举措。

师德:教师立身之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师德师风,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养成,关系学校校风、学风的科学培育,关系着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必然选择。我们应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持之以恒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2019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明确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于教师管理全过程。2023年4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教育系统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党日活动、实践学习、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将践行师德师风与日常教学科研深度融汇。“师德为先”,已成为广大教师的重要遵循,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
  师德为先,其行也正。31年坚守教育工作第一线、从未对学生组织过有偿补课或参与过校外培训活动的“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王建辉;既当老师又当妈妈,为农村寄宿小学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晴空的“全国模范教师”阮婷;坚定选择二度援藏,直言“甘愿成为那守护星空的人”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马丹……他们以鲜活事迹诉说着“师德为先”的内涵,定格着人民教师朴实崇高的师者形象。我们应以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大力学习宣传这些“师德为先”的正面典型,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筑牢师德底线,营造教师“无德不立”的良好氛围。

情怀:教师素养之核心

  情怀,即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这种心境,铺构人们内心的情感基调和心理底色,呈示人们心灵深处的执念愿景和价值追寻。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精神,不仅是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也是对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总要求。对广大教师而言,情怀要深就是发自内心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是对教育事业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体现,也是践行主题教育“践行宗旨为民造福”目标任务的重要前提。
  教育的公益性、系统性、长期性和非功利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教育情怀,构筑起正确义利观、价值观的坚固堡垒,以培养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感、责任感,以耐得住寂寞的定力和经得起诱惑的毅力,守护“小树苗”长成“参天树”。教师唯有满含情怀,心无旁骛扎根教学,才能切实达到主题教育的相关要求,才能够迸发出磅礴育人动能,用心灵碰撞心灵,以灵魂唤醒灵魂。
  情怀所系,行必所至。全国十佳农机教师、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张淑娟,数十年致力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扎根乡村农机一线,为山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40多年扎根贫困地区,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帮助数千名山区女童改变命运;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大盛中心小学教师吴才有,32年扎根乡村教育一线,用拐杖撑起三尺讲台,直言“不管再痛再难也不会离开讲台”……教育情怀,在这些教师楷模身上熠熠生辉。这内在的情怀激励,升华了从业者的教育境界,也使数十年的教育坚守富有温度。情怀,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已构成教师素养的关键内容,应在开展主题教育中抓实落细、巩固深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担当:教师使命之必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担当和作为是一体的,不作为就是不担当,有作为就要有担当。做事总是有风险的。正因为有风险,才需要担当。”教师是教育基石的奠基者,肩负“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更应该率先担当、敢于担当,有所作为、善于作为。《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意见》明确将“担当作为”列为此次主题教育着力解决的6个方面突出问题之一,对广大教师而言,担当更应成为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育,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担当作为,成为直接影响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晴雨表。置身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直面复杂多极的社会矛盾,围绕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回应人民群众的教育期待,广大教师更应该严格按照主题教育的要求,敢于动真碰硬,敢于攻坚克难,增强担当意识,发扬斗争精神,自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势、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奋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期待,在新时代的召唤中承接教师理应扛起的使命担当。
  敢于担当,方有所为。“至诚报国归侨楷模”、吉林大学教授黄大年,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毅然回国,带领团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创造多项“中国第一”;全国模范教师、中南大学教授桂卫华,怀抱科研许国初心,为有色金属行业啃下一块块“硬骨头”,以国家需求为己任,书写自动化专业学者的国家担当;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康绍忠,怀抱“荒漠变绿洲”心愿,推动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理论发展与技术进步……这种敢于冒巨大风险迎难而上的精神品格,正是当代有所作为的教师群体的一个缩影。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将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之中,毫不犹豫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在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火热实践中彰显出职业价值的崇高与完满。
  “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饱含着对人民教师的深情赞誉,也传递出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作为以培养人为职业的教师,严守师德第一标准、把铸魂育人作为必备功课、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才能够堪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庄严使命,才能够托起中国教育的坚实脊梁。(作者:合肥师范学院 慕漫红 蔡成梅。本文系合肥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口语交际课程与教学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2022SKZD26)

(责编:温文、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