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千万工程”经验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山西新闻网>>理论频道>>理论文摘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立足浙江省情与发展阶段,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了实施“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二十年来,“千万工程”经历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示范引领阶段,推动浙江万千乡村发生美丽蝶变。二十年的持之以恒、持续推进,造福了千村万户的农民群众,创造了中国式农村现代化的实践典范和成功经验。

  “千万工程”经验凸显出环境整治、融合文化、特色产业、效能水平、减碳行动、典型带动等“六大要素”,通过整合乡村振兴建设的这六大要素,推进乡村发展的生态化、品牌化、产业化、数字化、和美化、共富化建设。
  深化环境整治,坚持运作生态化。浙江全域整治人居环境,以村庄洁化、绿化、美化为行动,实施乡村庭院、周边景区的美化工作,推进乡村的精细改造与提升。二十年来,浙江“千万工程”以整治环境问题为先手棋,完成了农村环境的“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实现了“垃圾扔进桶”、污水“变为宝”、农村公厕“有水有纸有人管”。
  创新融合文化,抓住经营品牌化。“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浙江挖掘文化内涵,融合文化,提升乡村文明。通过建设文化礼堂,修复传统建筑,保护古村落,设立孝悌祠、道德廊、学子墙,提炼地域民俗风情、民间技艺。浙江结合本地农村特有的传承耕读文化,以品牌化理念、思路指导美丽乡村建设,营销美丽乡村。
  发展特色产业,形成经济产业化。二十年的“千万工程”实践,浙江以绿水青山为依托,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开发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特色林草等农村特色产业,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一大批彰显文化韵味、乡愁野趣的景区村庄在浙江变身亮相,“电商兴农”蓬勃兴起。
  提升效能水平,推进治理数字化。二十年来,浙江省探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民意收集和代表履职的人大代表联络站,高效顺畅地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实现了基层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着力农业减碳行动,彰显乡风和美化。“千万工程”始终以“两山”理念引领农村综合治理,推进美丽乡村生态、低碳转型,是乡村振兴战略在浙江的充分探索和率先实现。坚持生态与发展的平衡,整治高耗能、重污染产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转化利用,建立畜禽粪污等收运利用系统,打通“两山”理念的转化通道,让生态普惠民生。
  发挥典型带动,实现城乡共富化。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立足经济基础、地貌景观、资源优势、文化传统等客观条件,分类规划建设重点,“以点带面、典型示范”建成1000多个全面小康示范村,引领乡村经济发展。
  浙江“千万工程”的推动实施和不断升级,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带动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持续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使城乡居民协同迈向共同富裕。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思想和战略部署的生动实践载体,是引领发展的龙头工程、统筹城乡的基础工程、乡村建设的民心工程、“两山”理论转化的生态工程、共同富裕的幸福工程。我们要从政治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学习好、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系统把握这一经验案例蕴含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紧密联系省情实际,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以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正确政绩观和优良作风的新作为新姿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开创山西“三农”工作新局面。
  党建引领融入山西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具体实践中,激发村民有效参与自治乡村治理。根据山西地区每一处传统村落的资源特色、文化类型进行环境建设,织牢农村基础设施水电路讯等“五张网”,因地制宜地推广垃圾分类和卫厕改造,保护整体格局,修复周边生态系统。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将本地区传统文化、民风民俗嵌入到一系列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中,推动农产品品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提升生活、生态等多元功能和价值。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示范镇-示范县”联创发展,建设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乡村生态小镇、旅游村庄,全面彰显“一风光、一特色、一品牌”的美丽乡村格局。
  加快发展山西乡村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围绕特色优势农产品建成单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创建农产品监管和溯源系统,使数据在“产、供、销、管”的过程中实现集成化和可视化,提高农产品的优秀品质。提升“五大平台”功能,完善出口、交易、服务建设,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从山西的发展特色出发,制定完善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实施引进培养、激励保障、评价考核等相应配套措施,多维度给予福利待遇和生活保障,把人才留在乡村、贡献乡村。
  “千万工程”经验是指导我们准确把握全省“三农”工作规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金钥匙。要准确把握推广这一经验案例的重大意义、重要原则、科学方法和重点任务,有力有序有效推广运用,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久久为功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执笔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 付朝霞)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课题组

  

(责编:温文、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