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纪实
“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纪实
江苏,汇通江淮之气概、畅达黄海之辽阔,以占全国1%的陆域面积、6%的人口,创造了10%以上的经济总量,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今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当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发表重要讲话,勉励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
时隔4个月,7月5日到7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苏苏州、南京等地考察调研,并听取了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第四次来到江苏。
“江苏一直是我的关注点、调研点和研究点,早在正定工作时,我就曾到江苏调研过。我对这里的关注,始终是进行时。”
此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同时要求各地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稳步前进,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
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苏州新地标“东方之门”高耸入云,见证了这座古老历史名城的现代蝶变。
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刚刚抵达苏州,即乘车前往苏州工业园区。车窗外,视野所及,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生动诠释着这座“创新之城,非凡园区”的澎湃活力。
上世纪90年代,一项中国和新加坡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落地苏州。
近30年来,姑苏城外的水田鱼塘发生沧桑巨变,成为一座现代化高科技园区:集聚近250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2家上市企业,累计创造近1.5万亿美元的进出口总值,在商务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评中实现“七连冠”。
三十而立,巨变之中,亦有不变。
工业园区展示中心,一块展板吸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
展板上印着三张图片:一张是1994年园区成立时的手绘规划图,另外两张分别是2012年和2022年拍摄的园区实景。今昔对比,实景照片同规划图惊人地相似。
“我们在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园区负责同志介绍说。
180吨级新能源电驱动系统,可折叠卷曲柔性屏,硅立方浸没液冷计算机,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展厅里,苏州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明星产品”琳琅满目,总书记边走边看。
在一款国产人工心脏——“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前,总书记停下脚步,仔细察看运行原理。当听到已有100多位病人用上了这个设备,最早一例患者目前已使用6年多,总书记十分高兴。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寄语江苏要“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如今,苏州工业园区瞄准这个目标,细化了到2025年的行动方案和具体指标。
总书记勉励道:“我国经济要往上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强国,就要靠科技。我曾讲,要把苏州工业园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你们承担着这样的历史使命,既重大又光荣。”
位于园区内的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创板第一家上市企业。精耕于半导体检测设备,这家企业在细分领域赛道上跑出了核心竞争力。
走进企业研发车间、光电实验室,尖端仪器设备旁一张张年轻面孔让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欣慰:“都很有朝气啊!”
“是什么学校毕业的?”“工作几年了?”“学什么专业的?”总书记亲切询问。
企业负责人介绍,公司员工平均年龄只有32岁。他们还以年轻人为主力成立了一个“珠峰事业部”,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勇攀科学技术高峰。
“你们在这里做的正是攀登高峰的工作,很有意义。年轻人可以施展你们的才华,好啊!”
听到总书记的鼓励,大家报以热烈掌声。
面对朝气蓬勃的企业员工,习近平总书记说:“国家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你们生逢其时,正是大显身手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历史机遇。将来,你们一定会为自己对民族复兴所作的贡献而自豪!”
7日上午,在听取江苏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谈及此行感受,认为苏州工业园区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上确实是走在前列:“值得看,看了让我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了底气。”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寄予厚望,希望江苏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首次阐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命题。
一个多月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古城苏州,实地考察古城保护和文化传承并深刻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
从春秋伍子胥建阖闾大城至今,苏州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时间流淌,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得以保存延续。
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调研。
展板上,一幅刻制于南宋年间的《平江图》,清晰展示着古苏州的平面轮廓和街巷布局。
总书记走近前,仔细察看。
城门排列、街巷纵横、水道交错,历经岁月沧桑,如今的姑苏古城与《平江图》里的整体布局基本一致。一头是古城最高点,始建于南朝梁时的北寺塔,另一头是苏州工业园区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二者穿越时空、遥相呼应。
沿着石板路,总书记走进古街巷。小桥流水,河街相邻,白墙黛瓦,移步换景,正是典型的江南水城风貌。
在街边一家商铺内,总书记见到了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卢建英。一架绣绷、一副眼镜、一枚钢针、一缕丝线,心静如水地飞针走线之间,一幅“太平鸟”图案栩栩如生。
卢建英深研刺绣技艺30多年。她向总书记展示了自己分别和母亲、女儿合作的两幅作品:“已经传到第四代了,女儿是学绘画设计的,也爱这行,可以结合传统进行创新。”
“这样一个作品,要花费多长时间?”总书记问。
“有的要一年。”卢建英说。
总书记十分感慨:“中华文化的传承力有多强,通过这个苏绣就可以看出来。像这样的功夫,充分体现出中国人的韧性、耐心和定力,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信步走进文创商品店内,向商家询问有哪些热销商品、价格多少、生意如何。
非遗传承人乔兰蓉正在店内制作桃花坞木版年画,见到总书记来了,热情邀请总书记体验一下。将颜料均匀平刷在雕版上,再小心套印在画稿上……一幅苏州地区极具代表性的年画作品《一团和气》跃然纸上。总书记说:“《一团和气》年画寓意很好,我们要推动形成一团和气的社会氛围!”
当地负责同志告诉总书记,苏州除了苏州园林、大运河苏州段两项世界文化遗产,还有七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哪七项?”总书记感兴趣地问。
“昆曲、古琴、宋锦、缂丝、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州端午习俗、碧螺春。”
“住在这里很有福气,古色古香,到处都是古迹、到处都是名胜、到处都是文化。‘百步之内,必有芳草’,这句话可以用在这里。”总书记说。
街边小广场上,几棵大樟树下,当地居民和游客们边品茶边欣赏评弹表演。
“上有呀天堂,下呀有苏杭,城里有园林,城外有水乡……”吴侬软语,百转千回,韵味悠长。一曲《苏州好风光》唱完,总书记带头鼓起掌来。
“我慕名而来,昨天看了苏州工业园区,今天又来看了苏州的优秀传统文化。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80岁的刘韵洁院士头发已经花白,但谈起正在从事的科技事业却饱含激情。他难以忘记8年前同总书记的那次见面: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市考察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听取了刘韵洁院士关于研发工作的汇报。
6日下午,在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紫金山实验室,再次见到习近平总书记,刘韵洁院士十分激动:“我们以十年磨一剑的坚持,初步攻克了一系列核心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仔细听取最新情况介绍,对科研团队取得的进展给予充分肯定。
紫金山实验室还集聚了国内较早研究6G的科研团队。
了解到这个团队通过推进关键技术攻关,不仅实现传输速率、系统效率大幅提升,还实现了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
总书记叮嘱当地负责同志:“要把握机遇、再立新功,一心一意做好这件事。党中央会关注和支持你们。”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企业的主体地位至关重要。
在听取江苏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
近年来,南京致力于打造智能电网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已经拥有该类企业达1200家,产业规模占全国市场80%。
6日下午,总书记来到其中一家代表性企业——南瑞集团有限公司考察。
企业展厅里,特高压输电技术,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网安全稳定装置及控制系统,巨型水电站监控系统及装备……企业负责人介绍核心产品、技术,如数家珍。
这位负责人告诉总书记,世界装机容量第七的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世界装机容量第二的白鹤滩水电站、世界规模最大的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都广泛应用了他们的产品。
总书记勉励企业负责人:“你们企业对国家整个电网系统安全、效率、智能化,发挥了很大作用,要继续办好。”
在企业智能制造生产区,热情的员工们围拢过来,向总书记高声问好。
“大家在这里工作满不满意?”
“满意!”
“都有下一步去努力奋斗的目标吧?”
“有!”
看到大家意气风发、朝气蓬勃,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充满期待:
“我们说大器晚成,大器是什么?就是那些最好的东西、最高精尖的东西,这些东西都不是一下子可以做成的,都要下很大的功夫,甚至要用毕生精力。希望大家立志高远、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新华社南京7月8日电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